南通农商银行官网欢迎您浏览!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详细页面

MPA实质落地 中小银行规模增速放缓

来源: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9日

 

  自2017年一季度起,央行将表外理财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

  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测算范围的再次扩大,是有效缓解金融机构在表内机构通过腾挪资产等手段规避监控管理的要求,也是去杠杆、挤泡沫,缓慢释放表外理财风险的需要。政策实施后,中小银行广义信贷增速达标面临较大压力。

  截至2017年9月末,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达到2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较2016年末下降5.8个百分点。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出现资产负债的“双缩”。理财产品增速连续8个月下降,9月末降至4%,比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中小银行下降尤为明显,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余额增速同比分别下降了40个和90个百分点。

  MPA考核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产生直接影响,最终目的是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行为,抑制影子银行规模,引导银行资金回表,“脱虚向实”。

  点评:

  温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顺周期性和跨业传染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央行于2016年起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与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MPA。MPA重点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进行考核,为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了量化工具,有助于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

  自MPA考核实施以来,其范畴和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作用和效果日益显现。在今年金融部门“去杠杆”的背景下,表外理财被作为广义信贷纳入MPA考核,明年起拟将同业存单作为同业负债纳入MPA考核。上述考核范围的变化有利于约束金融机构增加杠杆和信用扩张。过去几年,受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影响,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遭遇发展瓶颈。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快速发展,中小银行纷纷布局金融市场和同业业务,一方面通过同业存单实现负债规模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通过理财、委外等方式做大表内外资产规模。这种模式在给银行带来规模扩张、盈利增加的同时,也引发了资金空转、监管套利、“脱实向虚”等问题。目前,MPA考核已实质落地,中小银行规模增速放缓,部分银行已经出现“缩表”现象。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一阶段,随着更

  多的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将被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覆盖范围,MPA考核也将日臻完善,并在宏观审慎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银行应按照MPA的考核要求,加快战略转型,实施差异化经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